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三国:积粮万石,黄巾终于起义了 >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触即发,雒阳困局何解
    雒阳之变,无非两种结果。

    然而刘擎现在所想的两种结果,却并非成功与失败,若一切如假设的这般,董卓全军尽出,雒阳定然没有足够兵力防守,那天子的命运,唯有被劫走或者直接被杀。

    放在以前,弑君可是天大的罪,是全天下的公敌,然而双帝之争以及刘辩被害之后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皇家权威的缺失,随着双帝分歧,刘辩遇刺,大汉的皇帝权威,已经所剩无几。

    “主公,情况或许也并没有这么糟糕,不要忘了,河东,还有主公的棋子。”郭嘉提醒道。

    刘擎猛然惊醒,对!

    张宁的白波军在河内,她所驻的箕关,与雒阳不过一江之隔,而且凉州有兵马来犯,必然经过河东,这就无法躲避张宁的眼线。

    “此事或有转机,本王即刻传书!”刘擎说着,快步回屋。

    郭嘉一步抢先,拦住道:“主公,且慢!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刘擎纳闷。

    郭嘉没有说话,只是看了眼身后的曹操,刘擎立马懂了,当即回头对曹操道:“有劳孟德了,本王会酌情处置此事!”

    说完,再度脚步匆匆的往回走,郭嘉拱手告别,跟着离开,曹操立于原地,疑惑又不解。

    “刚才郭奉孝说什么?河东还有渤海王的棋子?河东有什么特别的呢?”曹操喃喃自诉,突然,他猛的想到,河东有一支白波军!

    难道渤海王已经不知不觉间,收服了白波军?

    刘擎推门而入,回到书房,见糜仁依旧在核算账目。

    糜仁见刘擎身后跟着郭嘉,知道是要议事,便道:“妾身先告退。”

    说着,起身欲走。

    “慢着!”刘擎阻止道,“你且忙你的,无需回避!”

    然而转身问郭嘉,“奉孝,为何拦我?”

    “主公,此乃天赐良机!”

    听郭嘉一言,刘擎心中顿时有数,知道他想说什么了,曹操说出雒阳有变那一瞬,刘擎便也想到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刘擎的想法只是一瞬间的念头,并未多想,因为此事牵扯,实在太大了!

    这个念头就是:如果天子遇难,这天下会怎么样?

    袁绍或许是最喜闻乐见的,如此他立的陈王便是唯一的皇帝,当然,众多势力都不会承认,但他们估计会立即谋划安排自己的皇帝,或者干脆自己做。

    “保,还是不保?”

    “主公,从叛党手中救出天子,方为上上之选。”郭嘉道。

    “嗯,本王晓得了,这便修书给张宁,命其关注雒阳局势。”说着,刘擎回到桌子,直接从糜仁手中抢过笔,便开始书写起来,糜仁则给了刘擎一个哀怨的眼神。

    写完,刘擎长舒一口气,“李水还未回来吧。”

    “主公,他去九江郡,尚未回来。”

    “本来此事交予他办,我最放心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

    “主公,我回来了!”

    入屋之人,正是李水。

    望着风尘仆仆的李水,脸颊被冻得通红,嘴唇却泛白,起了许多褶子,刘擎笑道:“正说你呢,便回来了,此行如何?”

    “比料想的顺利,主公,巴刺史对渤海王感念颇深,一个劲的喊主公为‘小主公’呢!”说着,李水在怀中掏了掏,掏出一卷帛书。

    有小就有老,刘擎知道,巴祗这把年纪,已是父辈那个时候的人了。

    刘擎接过帛书,展开一阅,一排排字写得极好,只是排版斜的有些离谱,巴祗莫不是眼神不好。

    巴祗信中说得煽情又实在,一口一个小主,显然将老渤海王的恩,记到小渤海王的名下了,他宣布会立即责令治下各郡停止向袁绍输送兵马粮草军械等物资,同时又清醒的认识到,他这个扬州刺史的名头,未必管用,要刘擎多加堤防,最后还表了一番忠心,称希望退休之后回渤海国,为大王看家护院。

    老头子有点可爱,刘擎心情大好,看家护院就免了,回渤海南皮养老吧,本王养着!

    “李水,你来去途中,可有见得异常?”

    “有,离开九江之时,便在渡口见到整船的兵士运往北岸,这些,应该就是所谓的丹阳兵。”李水答道。

    “看来下面依旧是郡守做主,他们未必会理会老巴祗,奉孝,你说此事,该如何行事?”

    “主公,巴祗年时已高,不如便命他荣归故里,主公再择一姓得过之宗亲,任扬州牧。”

    信得过之人?

    说到扬州牧,刘擎记忆瞬间浮现一人,此人自然就是历史真正的扬州牧——刘繇。

    只不过如今他依旧隐居青州家中,并不打算出仕。

    还有,他与太史慈,是旧识。

    刘繇自然是有治理一方的能力的,只不过战斗素养,差了一些。

    “这里还有一封信,要送去河内箕关,十万火急,你若是觉得疲惫,我便派其他人前去。”刘擎道。

    “别别别!主公,你还是派我去吧!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儿戏,此信关乎本王大计!”

    “主公放心,李水愿立军令状,若有差池,提头来见主公!”李水信誓旦旦道。

    提头别来见我,刘擎腹诽一声,“好,既然如此,此要务,便交给你了,今夜你且好生休息,明日一早出发!”

    李水取信告退了。

    “主公,嘉告退!”郭嘉也离去了。

    屋中再度剩了刘擎与糜仁二人。

    “大王,好似发生了什么大事。”

    “袁绍要袭击天子。”刘擎之分直白的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糜仁若有所思,却没有说话,继续审视起自己的账目来。

    “你不惊讶?”刘擎反倒好奇起来。

    糜仁眉梢一挑,微笑答道:“袁绍既已自行立帝,自然与当今天子势不两立,袭击天子,不正是他该做的。”

    这便是货殖家族的女子么,看问题的角度,便是从利益出发,同样的事,若是蔡琰得知,她必定会捂着小嘴,痛斥袁本初大逆不道枉为人臣。

    “有见地!本王喜欢!”说着,刘擎拉起糜仁的手,往内屋走去。

    “大王,这是?”

    “都赖袁绍,天南地北的整事,把本王都搞得乏了,陪本王去休息一会。”

    糜仁心中欢喜,大王如此,说明先前置气,已经原谅她了,正好睡一觉,再增进一下感情。

    实际上,刘擎连置气都没有,只不过说了一句重话。

    “可是大王,现在才申时啊。”糜仁矜持的欲迎还拒了一下,做生意的时候,这种方式会令对方更加主动和急切。

    “申时好啊,再不睡天就要黑了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汝阳,袁府。

    袁绍怔怔地看着一面硕大的舆图墙发呆,他的身后,立着逢纪、郭图、陈琳,还有刚刚从九江来的陈温。

    陈温已将巴祗的举措、命令,悉数告知袁绍。

    “袁公,巴祗乃是渤海人士,属下怀疑,是渤海王派人前去游说,故而令巴祗突然开口阻止此事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人,可以阻止我的大业!”背对着众人的袁绍突然来了一句,“孔璋,韩遂那边,可已安排妥当?”

    陈琳冲着袁绍背影拱手,回道:“主公放心,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,阎行大军,已过陈仓,三辅之内,畅通无阻,马腾虽居武关,却有韩遂本部牵制,不敢妄动,李傕所部亦被公路所部死死盯住,休想回援。”

    “好!董卓军如今在何处?”袁绍道。

    逢纪回道:“已至东郡燕县一带,若此时回头,也未必来得及了,何况,此时回头,莫说兖州,虎牢关以东,怕都会被袁公所占。”

    “好!甚好!”袁绍大为满意,“此战乃倾尽全力的一战,先败渤海王,再灭徐荣,而后与阎行大军里应外合,破虎牢,收雒阳,大事成矣!”

    袁绍旋即转身,笑着对陈温道:“元悌,本公说,此次招募丹阳兵士,人数已逾两万,你功不可没,今日开始,你便是新的扬州刺史!”

    陈温一听大喜,当即拜倒:“谢主公!”

    “免礼!这是你应得的!”

    “袁公,那巴祗,该如何处置?”

    “巴祗年事已高,自然是寿终正寝了。”袁绍淡淡道。

    “属下明白。”

    袁绍目光转向逢纪,面色也凝重起来:“元图,句阳一战,我军再度失利,且险些令我军失去了重弩这一底牌,此次配合梁国作战,准备的如何了?”

    “回主公,已经安排妥当,此战济阴方面将兵分四路,丁原所部,进攻陈留考城,此城由渤海王麾下高顺把守,袁伯业所部,从东面进攻虞县,蒋奇所部,先攻薄县,再攻蒙县,陈王弩兵与鞠义的先登军负责机动,策应各军。”

    “三军尽出,后方可安置妥当?”

    “主公放心,由张杨负责把守定陶,定陶城坚,且徐荣上一战尚未恢复元气,攻击定陶,无异于痴人说梦!”逢纪介绍道。

    “好!就趁董卓未至,先击败渤海王!公则,你来说说汝南方面军的部署!”袁绍道。

    郭图上前,嘴角擎着微微得意,“回主公,南面攻势,臣是这样安排的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河内,箕关。

    关城条件简陋,张宁在此驻扎了不少时日,光彩较往日比逊色许多,虽然河内郡供应的物资之中,也有女子用品,这是渤海王特意命人准备的,但张宁整天面对的都是白波军,也没有多少心思放在这上面。

    今日例行巡城,杨奉突然火急火燎的找来。

    “圣女将军,河东急报!”

    说着,递过一封信函。

    张宁一时觉得奇怪,董卓一宣布大举讨袁,她便得到了消息,原本对河东有想法的,也就是董卓了,现在董卓全心对付袁绍,河东能有什么紧急军情。

    张宁打开一看,不由得秀眉一蹙:军情并非来自董卓军,而是凉州叛军又至,如今已经杀至长安,马上进入河东。

    奇怪的是,长安那边,竟然没有战事的消息,原本能挡凉州叛军的陈仓,美阳,都没有半点消息,张宁本能的觉察到一丝诡异。

    “叛军长驱直入,为何朝廷无半点动静,该不会他们还不知道吧?”张宁灵魂一问。

    杨奉无法回答,讪讪道:“圣女将军,董卓举大军南征,正是我军攻占河东全郡的良机,何不借此内乱……”

    杨奉还未说完,张宁就打断了他。

    “杨将军可别忘了我军宗旨,我们可不是那些拥兵自重,割据郡县的士族乱臣,外敌当前,本将军不管那些士族和叛军达成了什么默契,有我白波军在,他便休想从河东过!传令郭太,命其率韩暹李乐,南下拒敌,你速速点兵,我军要南渡平阴!”

    杨奉一听,惊道:“圣女将军,若我军南渡,岂不是与董卓军相冲,叛军未到,恐怕我们已经杀得两败俱伤了!”

    “没事,依令行事!我自有主张!”张宁坚持道。

    杨奉领命退下,张宁冷峻的面庞方才柔和下来,她迎风立于关城之上,寒风吹得衣袍猎猎作响,她眺目南望,山峦起伏,一片苍茫。

    不知何时,张宁手中多了一枚小小的青玉斧钺,恰好握在手心。

    有了它,张宁觉得,自己可以南下。

    正如上一次,她凭它,可以和董军联手,一同打得袁绍军节节败退。

    这块斧钺,便是刘擎给她的冠军将军节钺。

    张宁手心紧了紧,目光也从南转向西面。

    凉州叛军,不点都不陌生,他们数次叛乱,和鲜卑联合那一次,白波军还参与了剿灭余孽之战呢。

    他们进兵的路线通常也相对固定,陈仓,美阳,长安,潼关,渑池,函谷关,雒阳。

    如今京兆尹司马防没有任何消息传来,耐人寻味。

    她命郭太南下,可在潼关外阻击叛军,而自己度过平阴,相当于挡在了函谷关后面,若是连潼关函谷关两座天险都防不住,那最后一道防线,只能由她的白波军来充当了。

    张宁思绪翻飞,在董卓大举攻袁的时候,叛军长驱直入,直取雒阳,三辅郡县偃旗息鼓,毫无动静,这背后,是否是袁氏和士族在作祟?

    思来想去,张宁快步回营,打算写信给渤海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(PS:求月票,推荐票支持一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