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三国:积粮万石,黄巾终于起义了 > 第一百九十二章 王允大宏图,郭图小心思
    听了皇甫嵩之言,王允露出一丝腻重的表情,轻叹一声。

    “唉,义真,好生养伤,允便不打扰了。”

    说完冲皇甫坚寿点点头,示意他自己问完了,可以带他离开了。

    出了皇甫家别院,入了自己的马车,王允脸上的凝重突然消失,反而露出浓浓的笑意。

    他捋着胡子,心道袁公入主雒阳之日,近矣!

    如今董卓对他信任不疑,朝中一应事务,皆交给他打理,只要有兵马进入雒阳,东面站住虎牢关,西面站住函谷关,雒阳变可巩固,到时候袁公驾临雒阳,他便是第一功臣!

    想着想着,王允快速回府,给袁绍写信。

    同时,函谷关失守的消息,也开始在雒阳城内快速传播,而且流言之中还有叛军即将攻打雒阳的消息,更是令城中各个阶层的人员都人心惶惶,因为董卓调走了太多的兵力,雒阳城防备根本就不足。

    事情经过几日发酵,还是第一时间便传到刚刚到达句阳县的董卓那。

    董卓当即召来军师李儒,询问该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李儒稍作思索,道:“主公,韩遂叛乱,致使三辅之地及及可危,三辅之地,乃是主公收缴钱粮之地,不容有失,为今之计,只有即刻回援,若主公还想南征,至少也要放弃南阳,调南阳之兵回援。”

    董卓皱着眉头,做思索状,“看来,只能让文和回雒阳主持大局了。”

    而南征,如今定陶就在眼前了,董卓甚至都一刻都不想等了,哪里想撤军。

    “待我修书一封,令贾诩回京,咱继续进攻汝南,听闻渤海王在梁国已与袁绍开战,我军应趁势攻取济阴,策应渤海王!”

    李儒虽然不理解董卓为何如此推崇渤海王,但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,当即献上计策,“主公,臣已有三攻定陶之计,保叫那张杨措手不及!”

    “好!军中之事,文优多多费心,诸位将士,皆可调配!我先给文和书信!”

    董卓说着,正打算写信,田景突然匆匆入内,将一封信函交给董卓。

    “主公,贾诩之信。”

    “文和与咱到底心意相通,咱正想给他写,他倒先咱一步了。”董卓说着,拆开信封。

    看了信中内容,却呆在了原地。

    李儒见状,便问:“主公,文和信中所言何事?”

    “文和建议咱放弃讨袁,立即班师还朝,主持大局,这……咱还想他回朝呢!”

    田景对贾诩推崇备至,劝说道:“主公,文和思虑历来周全,主公当慎重考虑。”

    董卓也点点头,十分认可田景的说法,只是如今箭已弦上,收回去多少有些不甘。

    “文优,你以为文和所虑,如何?”

    李儒正打算开战大展身手,好建立不世之功,当即不同意班师回朝。

    “主公,文和回去,方为上策,若是主公还不放心雒阳,可命牛辅军回去,如此,当万无一失!”

    “对啊!”董卓一拍手,“不如令咱贤婿牛辅回去!一举而解两难!文优妙计!”

    说着,董卓将帛书上的首字直接划掉,从新写上牛辅的名字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就在董卓打算进攻定陶的时候,袁绍也在如火如荼的准备第二波攻势。

    第二波攻势,袁绍将目标定位北面的蒙县,东面的谷熟县,南面则继续推进鄢县,考虑到渤海王亲自驻扎于鄢县,袁绍打算举大军攻之。

    南部战区的计策,一直都是郭图在制订,而且他是随军参军,得到这项任务后,郭图突然想起了渤海王放他离去时说的话。

    他会在此地等,那个此地,便是那座山谷。

    郭图不由犹豫起来,明知渤海王在那里,要不要再设计谋取一波?

    然而有了前两次的失败教训,郭图也很忐忑,毕竟想要在军事上压倒渤海王,这太难了,如今袁军虽然势众,但缺乏骁勇之将。

    若渤海王真的践行诺言,而且他相信渤海王一定会,那他便可规避开渤海王的锋芒,这对袁军而言,更加有利,不过如此一来,更多的是将士的功劳。

    反之,则直接派军围剿渤海王,号称自己料事如神,将渤海王困于山中,重重包围,至于打不打的过,那是将士的责任,而他已经做到料事如神了,还能怎么追责?

    156n.

    望着舆图,郭图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时间很快又过去数日,三月下旬,气温复苏,农民们已经开始开垦休耕的土地,为春播做准备,时间也来到袁军二次攻势的发起之日,就在这时,袁绍收到了王允的来信。

    信中将阎行占据函谷关,雒阳舆情惶惶一一说明,并将朝中局势也一一道清,如今在朝中,王允也拉拢起了一帮附庸,愿意跟随他摇摆,信的最后,王允还再三建议,建议袁绍放弃与渤海王的一郡国之争,应将目光放在天下大势之上,如今大势在雒阳,得雒阳者,便执天下牛耳。

    所以王允之意,是让袁绍放弃和渤海王的争斗,甚至不要理会董卓,而是趁董卓不在雒阳,直取雒阳,镇函谷以治三辅,据虎牢而御董卓。

    袁绍看了王允之信,不仅面焕红光,就连耳朵,也在微微发烫。

    “子师大才!”他忍不住赞叹道,“快请逢纪和郭图!”

    袁绍心中早已将制定好的策略推翻,倾向于王允为他制定的宏图大计之中。

    逢纪与郭图前来袁绍军帐,两人都很奇怪,正常而言,两人负责南北两路军的指挥,几乎不怎么碰头,军师部署都是分开商议的,一起叫来,通常是有大事商议。

    当袁绍将王允的计策说出之后,逢纪着实被惊出一身汗,这道计策,想得很美,但实行起来,便会疑点重重。

    逢纪直言:“袁公,此计疑点甚多,当从长计议!”

    “所以这不寻你二人前来商议了么!”

    “回袁公,前去雒阳之路,便只能是途经颍川,过轩辕关,再从梁县攻入雒阳,可如今牛辅五万大军已在轩辕关虎视颍川,就等董卓一声令下,攻颍川而夹击汝南,我军如何能去得了雒阳?”

    逢纪说出第一个一点,又接着道:“即便我军能胜牛辅,而牛辅一旦发现袁军主力在北上,董卓便会即刻回援,据虎牢之人,只会是董卓,绝非袁公!即便董卓不回援雒阳,若是他奋起直攻汝南,主公如何挡之?汝南乃袁公根基,万不容有失!”

    逢纪一连说出三个疑点,如一瓢冷水照着袁绍头上泼下去,令头脑发热的袁绍冷静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元图所言甚是,此事却该从长计议!公则,你有何看法?”袁绍又问郭图。

    郭图一听此计,本能的抗拒,首先豫汝之地,不仅仅是袁氏根基,也是他郭氏根基,若袁绍坐镇雒阳,他日集团重心自然要转移到司隶三辅等地,其二,第二阶段的攻势计划,已经制定完毕,郭图纠结不下的是否直面渤海王的选择,他选择了全都要。

    既要安排人围攻渤海王,做出他料事如神的样子,又要派兵绕开渤海王,取得一些城池土地。

    “主公,元图之言,我皆赞成,此诚不可弃眼前于不顾,而远涉雒阳!”

    袁绍没想到郭图和逢纪竟然也能达成共识,两人意见,历来是相左的。

    “看来此事,真不可为!”袁绍叹了口气,“我这便修书王允告知。”

    郭图与逢纪相视一笑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袁军各方面军已经开始进兵,董卓也已开始向定陶县进兵,刘擎坐镇鄢县,静静的等待着。

    身在雒阳的王允,很快便收到了袁绍的加紧信件,王允迫不及待的手持火烛观看,结果令他大失所望。

    “唉!”昏暗的火光之中,王允长叹一声,“袁本初色厉胆薄,好谋无断,干大事而惜身,见小利而忘命,与渤海王相争梁国弹丸之地,必败于渤海王之手!”

    昏暗中,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,久久不能平息。

    “董卓异位,函谷易手,此乃天赐良机,岂能坐视而空?”王允忿忿的喃喃自语。

    突然,他想到了一人,既然袁本初不行,袁氏又不是只有他一人,袁术袁公路也是袁氏正统,而且早早便是先帝封的虎贲中郎将,统领禁卫,不如召他入京勤王!

    王允有了主意,便挑了挑烛火,令其烧得更旺,再取出帛书,眯着眼睛开始写……

    奋笔疾书,一气呵成,主要王允已经是第二次写了。

    书写完毕,王允又唤来家将,命其星夜兼程,赶往南阳,将书信亲手送给袁术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鄢县,刘擎执意要驻军进入山谷之中,并言之凿凿,那里定然有袁军出没。

    刘擎判断依据自然就是郭图的品性,郭图这样的人,必然不会放弃这种可以表现的机会,至于会不会因此坑了袁军,他反倒不关心。

    胜败那是先锋将军战斗力的问题,他的计谋没有出错,便是立功。

    鄢县也没有人能阻挡刘擎,郭嘉依旧身在睢阳,此时张辽已经渡过睢水,向鄢县靠近,顶替吕布,以防袁军从令一方向攻打此城。

    此时的吕布已与郝萌曹性在谷熟县汇合,三人足足有上万兵马,应付高干应该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典韦照旧跟着刘擎,回到原来的谷地中,此时此地,相比上次多了一个大土包,这便是近千袁军的合葬之地。

    这样的土包,在另一边的山谷中,还有数座,那个方向,便是王匡战死的地方,出于对汉朝旧臣的尊敬,刘擎还下令将王匡单独葬,给他立了一块有字碑。

    刘擎埋葬袁军死者和将军的事,令袁军降兵大大动容,纷纷跪地效忠,不少人更是直接哭泣。

    刘擎出于防疫的目的做这事,没想到还收获了人心,也算一举两得。

    “主公,袁军真的会回到这破地方吗?”典韦不知道第几次问道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刘擎点头,澹澹道。

    “我怎么觉得,袁军不会这么蠢呢!哪有上次吃了败仗,还要回来再吃一次的!”

    “说不定,这败仗吃得有点甜呢?”刘擎笑着自语道。

    “我还是不太信。”典韦随口回道,他百无聊赖的把玩着铁戟,握着戟把在手中旋转,已十分娴熟。

    “嘁,尽说废话,论智谋,本王虽不如奉孝,难道还不如你吗?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一名禁卫连忙跑来,道:“主公,袁军已至坟区。”

    所谓坟区,便是王匡埋葬之地,也就是另一条山谷。

    另一条山谷出来,便是通往鄢县的林野,当然,刘擎所在地,是隔壁的另一条封闭的山谷。

    袁军途径大坟区时,郭图很快便想到了里面埋着的是什么,因为这里是原本王匡军的防守阵地。

    尽管不想承认,郭图心中还是对渤海王的仁德盛赞了一回,这一点,可不是光光心胸宽广就能做到的。

    要知道这些与他而言,是死敌,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战场死敌,双方是你死我活的关系,竟然战后还敛尸埋藏。

    渤海王真乃心怀天下之人!

    很快,一行兵马出了山谷,面对林野,郭图道:“此地地形,极易设伏,我上次便也是在侧面一道山谷之中,埋伏重兵袭击追入山谷的吕布军的,可惜吕布是个莽夫,直接蒙头往前攻,这才致使王匡将军战死。”

    众将走过此地地形,也便知道了当时的战况,无不惋惜,若是吕布中计,然后王匡军再杀回鄢县,便是大获全胜的故事。

    如此布置,确实堪称妙计,可惜吕布没有中计。

    不仅吕布没有中计,高览反而将渤海王大军引入了谷中,于是发生了另一个故事。

    这个故事,郭图没说。

    之说了一些细枝末节,比如:渤海王大军。

    “渤海王此人,擅长心计,且斤斤计较,上次我在此谷设伏,今他得知我军再度杀来,他必然同样在此山中设伏,尔等信还是不信?”

    为首大将蒋义渠笑着回道:“刘擎小儿既然上次中计,自然不会犯蠢,再来一次,难道他还以为我们会中他的伏击不成!”

    蒋义渠之言,引得一众将士纷纷附和,显然是赞同。

    郭图却道:“若我说,刘擎小儿偏偏会反其道而行之!尔等不信,可有人敢入内一试?”

    郭图一问,诸将寂然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(ps:求推荐票,月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