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战国生存指南 > 第四章 未开垦的平地
    曰本中古世代一共经历过三个武士政权:镰仓幕府(1185-1333年)、室町幕府(1336-1573年)、江户幕府(1603-1867年)。

    每一次政权交替的间隙,都会出现波及整个曰本的大动乱,尸横盈野,血流漂杵,死一大票人。放到历史上,这些时段就被俗称为“乱世”。

    现在原野,好像就是穿越到乱世来了,一时皱眉,拼命回忆他有限的曰本历史知识。

    镰仓幕府末期,执政北条家与曰本天皇、地方武士集团之间矛盾激化,各地武士集团在天皇的号召下起兵勤王,大打一场,死了一大票人后推翻了镰仓幕府的统治。

    之后武士集团的首领足利尊氏,于公元1336年在京都室町建立新的幕府,就任征夷大将军,又开始与以后醍醐天皇为核心的公卿、武士作战,形成北方京都朝廷和南方吉野朝廷并立的“曰本南北朝”对峙局面。

    直到公元1392年,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才终结“南北朝”对峙,曰本勉强在名义上实现统一。

    但在南北朝长期对立斗争的局面下,低烈度的战争持续不断,曰本天皇的权威不断被削弱,居于室町的将军(武家领袖)自然而然成为全曰本的实质统治者,遣其亲族、麾下功臣纷纷出任各领国“守护”,掌握当地行政和军事权力,慢慢架空了曰本天皇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流逝,在公元1467年,围绕着足利氏将军家的继嗣问题,足利家的核心势力“三管领四职”又在京都地区大打出手,史称“应仁之乱”——公元1467年,细川方16.1万人与山名方11.6万人(含大量揆众,《应仁记》数据,水份极大)在京都应仁展开殊死对决,大动乱波及整个曰本。

    这场大动乱的结果是两败俱伤,双方一起完蛋。

    将军足利家以及其下的核心势力,包括三管领细川家、田山家、斯波家以及四职山名家、一色家、赤松家、京极家在内,十年内相继没落,室町幕府原有的统治体系接近崩溃,各家在地方上的“守护”实权,纷纷被“守护代”或当地豪族所篡夺。

    从此时开始,曰本实质上已经遍布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,对中央政府的命令置落罔闻,而且这些割据势力内部为了争夺领地、人口和权力,也纷纷展开血腥厮杀。

    这大概就是曰本战国时代的开始了。

    “大人,您……您还好吗?是我说错什么了吗?”弥生见原野问着问着突然失神起来,即不吃饭也不说话,紧皱着眉头,表情看起来还颇为严肃,不由小小紧张了一下,赶紧深刻反省,但也没发现自己说错什么,只能有些惶恐的小声询问。

    原野回过神来,冲她温和一笑,敷衍道:“没什么,只是想起一些过去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弥生乖顺地低下头,轻轻应了一声,并不敢追问。

    “快接着吃吧!”原野将没动过的玄米饭又拔了一些到她的碗里,玄米他吃不惯,而且米质本身也不好,口感发硬,嚼起来都废劲。

    嗯,曰本这时普遍是速生稻,梅雨季栽种,赶在台风季到来之前收割,不然极有可能一年大半时间都白忙活。

    这也不是追求口感的时代。

    弥生有点害怕了,怀疑原野有什么不良企图,但眼前这人即身份高贵又是她父亲的救命恩人,她母亲反复提醒过她要小心服侍,绝对不能触怒贵人,她也不可能扔下碗就逃,只能嚅嚅着道谢,听天由命。

    她明显想多了,原野没那么畜生会对一个十岁且明显营养不良的小女孩起歪心思,要有这种人,他绝对支持把那家伙用近防炮枪毙十分钟——160块一发炮子,他愿意认捐100发,200发也可以,账记在上海人身上,他们有钱。

    原野只是在心神不稳定的情况下,下意识地表达善意,想套出更多的话,拨完玄米饭就问道:“我从西边过来,对当地不熟悉,日比津村是哪家的领地?”

    弥生米都拔到嘴边了,听到他问话连忙又放下碗筷答道:“回禀大人,是荒子前田家。”

    “荒子前田家?”

    “是的,大人。”弥生恭恭敬敬答道,“前田大人知行荒子城2162贯700文,周边七个村子都归属荒子前田家管辖。”

    原野回忆了一下,曰本战国时代,好像多以“贯高制”来计算领地,“石高制”并不流行,和游戏里不太一样,那也就是说荒子前田家每年收税能收价值2162贯700文的农产品?

    当然,2162贯700文应该是粗略估算,还极有可能是很久以前估算的,并不准确,实际收入应该比这高,甚至家主要是不当人一点,各种横征暴敛,应该能从农民嘴里抠出来更多。

    那要是换成“石高制”的话,2162贯文,从《太阁2》这个游戏里的数据来看,大概能有2500到3000石?

    也不是很高,和那些动辄几十万石的大名没法比,大概是个当地豪族?

    不过,家名是前田……

    难道是未来的“加贺百万石”前田利家?

    “猴与犬”里面的犬?

    原野马上追问道:“这位前田大人的全名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是前田藏人利春大人。”弥生还真知道,大概是直系领主的原因。

    原野又沉吟起来,前田藏人利春?

    是了,这时候曰本人是有通名的,名字格式是“家名+通名+名”,再往前是“氏+姓+家名+通名+名”,不像现代曰本人通常采用“苗字+名”那么简化。

    其中氏是表示血脉之始,或源自地名,如苏我、出云、名张、葛城;或源自渡来人,如秦、汉、宋、高句丽、岁、韩;或源自职业,如服部、中臣、鸟饲;或来自曰本天皇赐予,如源、平、藤原、橘。

    姓则是为了区分身份高低,一般由朝廷赐予,从最开始的古姓,如真人、公、大臣、县主、佐、村主等等,慢慢演化为统一的“八色姓”,身份由高到低为:真人(曰本皇族专用)、朝臣、宿祢、忌寸、道师、臣、连、稻置。

    但随着源氏、平氏、藤原氏、橘氏的姓均为朝臣后,姓在曰本渐渐失去了区分身份高低的作用,也就废弃了,到了室町时代除非祭祖敬神之类礼仪性场合,日常生活中已经没人再会使用。

    家名则通常来自家宅所在地。

    在平安时代,作为摄关的藤原氏权势达到顶峰,从朝廷到地方官吏,尽皆来自藤原氏,一眼望去,贵人们一水的藤原,平安京大街上叫一声藤原大人,最少也得有二十个人应声。

    所以,为了彼此区分,他们开始以府邸所在地来互相称呼,比如一条,意思就是平安京第一大街。

    如果府邸所在地变更,称呼也会随之变更,再加上平安时代的婚姻制度受中国影响,从“访妻婚(丈夫和妻子儿女不住在一起,丈夫定期去妻子家XXOO)”转为“妻取婚(丈夫立宅建屋将妻子娶回来,夫妻子女共中生活)”,父子之间因府邸而来的称呼自然就相同,慢慢转变为“家名”,代代相传。

    比如这位前田藏人利春,在古代日语中,前田和新田同义,极有可能他的祖先因某种原因来到尾张国,开拓出一片新田并筑起城邑,便满怀喜悦的将当地命名为“前田”,他的家名自然也就是“前田”,从此代代流传。

    现在住在荒子城仍以前田为家名,应该是“前田邑(城)”因故废城,移居后没改家名。

    至于通名和名,分别是用来供他人称呼和自称的,这一点和华夏古代类似。

    比如诸葛孔明,姓氏为诸葛(葛氏移居诸城,故以诸葛为姓氏),名亮,字孔明。那假如你穿越到三国时期,直呼他“诸葛亮”是十分不礼貌的,需称他为“孔明”或“诸葛大人”,只有他自称才能称“亮”。

    曰本中古世代情况也一样,“通名”就类似于华夏的“字”,是供他人称呼所用,通常来自幼名、朝廷的官职名或法号道号,依年龄和身份地位来决定,随时可换,而“名”就是名了,用来自称。

    所以,前田藏人利春,前田为家名,藏人为通名,利春为名。

    你要提及他,要么叫他“前田大人”,要么称他“藏人大人”,类似后世的“赵先生”“局长先生”;或者关系比较近比较熟,是他的长辈或是地位远远高于他,也可以直接叫他幼名乳名,比如“兰丸”“犬千代”,类似后世的“小蛋儿”“狗子”,万万不可来一句“前田利春”,这近乎蔑视,敌意相当明确,接下来大概率会引起拔刀互砍。

    至于苗字,那是曰本近世时代才由家名演化来的,这时候还没缩略到那种程度。

    当然,还有一点,这时曰本的“冒名”现象十分严重,只看通名,可能同时存在八个伊贺守、六个肥后守、上万个新卫门、左卫门、右卫门、兵卫门、卫门尉,毕竟朝廷官职就那么多,每个武士均分一个不现实,同时不少人也有虚荣心,生怕被别人小瞧了,就捡与当前实力相当的官职硬往自己头上扣,或是强行给自己祖宗脸上贴金,自己再“继承”来当通名。

    民间也是如此,曰本平民没资格更没条件拥有家名,一般都在瞎起名字,也存在不少冒名现象。

    比如十兵卫,这明显就是冒名,八成是成为家子郎党后,自觉有点身份了,不再是普通的作人(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佃户),自己瞎改的,绝无可能在曰本朝廷的正式军事编制内。

    倒是次九郎这名字还老实一些,一看就知道这是“次郎生的第九个孩子”,算是很符合这时代曰本农村传统的起名习俗。

    这些还是原野小时候看《聪明的一休》,好奇里面的那个傻大个武士为什么叫“新右卫门”这样奇怪的名字,还好奇一个小和尚怎么敢踢幕府将军进水池,去查了一下资料才弄明白的——新右卫门就是通名,供别人称呼所用,全名为蜷川新右卫门亲当,而一休小和尚是曰本天皇的亲儿子,因南北朝之争,从小就被迫出家,免得他被南朝扶持来争皇位,所以可以放心踢足利将军的屁股而不用担心被砍脑壳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看动画片还是有用的,要不是当年好奇去查了查,现在八成连弥生这个小女孩的话都听不懂了。

    原野又安心了一些,至少回头和别的武士打交道,互相称呼没问题了,不至于不小心“侮辱”到别人,莫名其妙就被别人捅一刀。

    弥生眼看原野问着问着又开始沉吟不语,觉得这位大人倒是爱走神,犹豫了一下,小心翼翼地询问道:“大人,不知道您……还有那位大人该怎么称呼?”

    她早就想问了,正好借这个机会问了出来。

    原野回过神来,觉得现在这情况安全第一,暴露外国人身份极有可能带来危险,微微沉吟后便笑道:“我们的称呼?他病了,你不用管,至于我嘛……嗯……我叫野原三郎家远。

    他老家地处中原,地名就带个“野”字,所以他大伯给他起的名字里就带个“野”字,现在正好拿来当家名——野原,而且用这个家名还可以防止不小心被划入其他家族,他印象里日本战国时期好像没人以“野原”,也就是以“未开垦的平地”为家名的家族,应该能避免不少麻烦。

    三郎则是因为算上他大伯家的哥哥姐姐,他算是行三,便以此为通名;

    至于家远嘛……隔了数千里路,四五百年,家能不远吗?

    所以,入乡随俗,安全第一,留在曰本中古世代期间,他就打算用这名儿了。